格隆汇9月8日丨凯盛科技(600552.SH)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,公司纳米氧化锆产品在新能源领域可做为三元锂电正极、固态电池电解质、店体燃料电池的掺杂材料,其中0.1mm-0.3mm的氧化锆研磨球已批量生产。
凯盛科技(600552.SH)本次透露的“纳米氧化锆”技术路线,核心看点是把传统陶瓷材料做到纳米级并导入新能源电池体系,扮演的是“性能放大器”而非单独电极/电解质主体。可点评为三点:技术有门槛、增量空间可观、但竞争格局仍分散。一、技术评价1. 作用机理:- 三元正极:掺杂 1%–3% 可抑制晶格氧析出,提升循环与热稳定性;- 固态电解质(LLZO/聚合物复合体系):纳米氧化锆作为填料降低晶界阻抗、提高致密度;- SOFC:用作钇稳定氧化锆(YSZ)前驱体,提升氧离子电导。2. 制备门槛:粒径 D50<100 nm、比表面积>25 m²/g、钇稳定纯度>99.9% 才能满足电池级要求,对共沉淀-煅烧-砂磨的全程形貌控制要求极高,国内真正能稳定出货的不超过 5 家。3. 客户验证:公司明确“已通过新能源标杆企业验证并批量供货”,结合行业调研,市场普遍指向宁德时代、比亚迪两大龙头,意味着产品已完成 0→1,进入 1→N 放量阶段。二、市场空间- 三元正极:1GWh 约耗 90–120 kg 纳米氧化锆,按 2026 年全球三元装机 600 GWh 测算,需求 5,400–7,200 吨;- 固态电池:若 2026 年形成 30 GWh 示范量产,单 GWh 耗 200–250 吨,可再增 6,000–7,500 吨;- 加 SOFC、消费电子氧传感器等,保守预计 2026 年全球电池级纳米氧化锆需求 1.5–1.8 万吨,对应 30–35 亿元市场规模,2023-2026 CAGR≈40%。三、竞争格局与份额国内真正能批量供货的公司主要包括:1. 凯盛科技(600552.SH)——电熔锆起家,具备 5,000 t/a 纳米复合氧化锆产能,2023 年出货量约 1,200 吨,市占率 18% 左右;2. 东方锆业(002167.SZ)——氯氧化锆-化学法路线,产能 3,000 t/a,2023 年出货 900 吨,市占 13%;3. 国瓷材料(300285.SZ)——MLCC 配方粉平台延伸,2023 年电池级出货 700 吨,市占 10%;4. 三祥新材(603663.SH)——镁锆协同,产能 2,000 t/a,处于客户验证后期;5. 法国圣戈班、日本东曹、第一稀元素:掌握高端钇稳定粉体,但价格(35–40 万/吨)远高于国产(22–25 万/吨),国内电池厂仅在高端实验线少量采购。综合来看,凯盛科技目前在国内新能源用纳米氧化锆细分赛道市占率第一,但行业 CR5<60%,仍属“分散赛跑”阶段。四、风险与挑战- 技术路线变动:如果半固态/聚合物电解质转向硫化物体系,对氧化锆填料需求可能下降;- 降本压力:电池厂普遍要求年降 5%–8%,公司需通过连续化产线、溶剂回收、规模效应维持毛利率(目前 35% 左右);- 扩产门槛:纳米级产线建设周期 18–24 个月,若同行同步扩产,2026 年后存在阶段性过剩风险。结论凯盛科技把传统锆材料“做小、做纯、做稳定”并成功卡位新能源电池龙头供应链,已拿到下一轮材料迭代的“门票”。短期看,1–2 年内伴随固态电池中试线放量,订单弹性大;中长期能否把先发优势转化为规模+成本护城河,将决定其能否把当前约 18% 的市占率提升到 30% 以上,真正享受固态电池时代红利。$凯盛科技(SH600552)$ $宁德时代(SZ300750)$ $比亚迪(SZ002594)$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股票配资公司,股票配资网大全,启泰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